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武进 >> 正文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
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 日期:2018-01-19 14:55:44  报料热线:86598222

  (4)降成本。在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宣传辅导的同时,重点抓好出口退税、直购电、营改增、中介服务整改和涉企收费清查等举措的落实,切实为实体经济“减压降负”,营造发展暖环境,去年减轻企业负担超80亿元。

  (5)补短板。突出问题导向,定向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脱贫攻坚、现代农业五大专项工程共109个项目建设,去年1-11月已完成投资93.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100亿元。

  (6)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启动《武进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招引、民营企业升级、科技创新引领、资本市场突破、载体平台提升“五大工程”,去年新引进超百亿重大项目2个、超50亿重大项目1个、超30亿重大项目4个、超10亿重大项目21个;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达26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累计达33家;预计到2017年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4%。

  (7)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常州市新一轮十大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石墨烯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健康医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绿色建筑等七大特色产业,预计2017年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22%。依托常州科教城,加快推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5平方公里常州双创示范园正式挂牌、启动建设,致力于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作用凸显的新引擎,目前园区规划基本完成,湿地绿化等配套工程启动建设。

  (8)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抓住全力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机遇,加快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确定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减化目标,全力削减落后化工产能,去年已关停化工、印染、电镀企业238家,完成两年总任务的84.2%。

  2、关于“新兴产业占比偏低,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10亿元,仅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19.5%。科技创新强投入未达标,近三年,武进区科技创新投入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2014年6.74%、2015年6.54%、2016年5.11%”问题的整改。

  (9)加强高企培育。全面落实高企培育计划,大力推进企业“小升高”,支持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做大高企总量;对年产值10亿元以上高企,出台《重点高企“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多举措促进重点高企加快发展壮大。预计到去年底,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总数达到80家,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总数达460家,其中1亿元以上高企总数达150家,10亿元以上高企总数达20家。

  (10)加大创新投入。积极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40条、市科技创新29条,进一步完善《武进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2017-2019年)》,把科技支出列入财政支出重点保障内容,持续加大对重点园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扶持力度,确保科技创新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预计2017年科技创新投入7.89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16%,比2016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85%。

  (11)加速人才集聚。贯彻落实省人才新政26条,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荣誉工程”实施办法》、《领军人才资金拨付管理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政策,给予人才更好礼遇、更优待遇、更多机遇、更高荣誉。依托普适科技云平台建设“双十百千”行动云平台,不断完善充实企业库、项目库、人才库,提高科技人才对接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精英人才“引领工程”、产业人才“集聚工程”,在瑞声科技、亚邦医药等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育、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梯队。实施人才、项目双评估,促进“双招双引”落地见效。开展人才社区建设,打造武进人才专属综合体,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去年共有70个创业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新增省“双创计划”入选项目21个,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武进荣获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第一名。

  3、关于“资源集约利用较为粗放,土地开发强度过大,远高于常州市26%的平均开发强度,后续发展面临瓶颈制约”问题的整改。

  (12)压控土地开发强度。围绕“2020年全区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2%以内”的目标,加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发展边界线,目前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完成了数据库更新、报备等工作;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的原则,逐步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科学核定了开发区、各镇的开发强度控制目标,对土地开发强度高的镇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13)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工业用地综合效益评价,建立了低效产业用地数据库,对低效产业用地编制了再开发规划和再开发年度实施计划,去年完成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3442亩。对城镇规划区内不符合规划的“两低两高五小”企业用地实行“退二进三”,符合规划的实行收回重供,去年通过增减挂钩、退二进三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近7000亩,收回国有土地6宗467亩。武进创成全国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模范县区。

  (14)严把项目用地关口。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及“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等原则,引导建设用地项目合理选址、合理规划,去年完成区级用地预审39宗,面积2543亩。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属于无标准、确需突破标准或规模较大的项目,实施节地评价;对内资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外资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鼓励进驻标准厂房,去年建设高标准厂房870余亩。

  (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2017年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一、二级市场入市90宗1478亩,交易总额4.58亿元,实现增值收益2.8亿元,惠及农民42.5万余人,创造了“七项全国率先”,实现了政府、企业、集体和农民的“四方共赢”,相关工作得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2018年的改革试点工作也已全面部署开展,《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精细化综合整治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和规范土地征收程序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均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

  4、关于“有的开发区土地开发强度达53%,有的镇甚至高达58%。有的开发区的集约水平、管理水平分别只排名第92和108位,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差距明显”问题的整改。

  (16)全面拓展发展空间。常州经开区以发展战略规划中设定的88.96平方公里进一步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扎实开展城市和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查工作,做好建设用地的用途、规模、边界等方面的对接,进行规划控制,减少建设总规模;结合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制订出台了《土地整治和复垦实施办法》,开展农村土地精细化整治、工矿废弃地整治和低效用地整合等工作;加大拆迁力度和“两违”执法管控,去年通过拆迁减少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减少建筑用地2080亩。

  (17)大力推进管理提效。常州经开区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入了无声叫号、综合查询、数据实时分析显示屏、高拍仪等软硬件系统,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出台了《常州经开区行政审批协作联动制度》,实现审批监管信息双向推送。按照“应进尽进”和“不见面审批”要求,实现申报、办理、反馈、投诉、评价、监督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不见面”办事率达99%。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一批涉及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两个领域52个事项实现在线审批全覆盖,实现了“企业2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证、45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2345”目标。

  5、关于“有的开发区亩均税收仅20万元,有160多家企业亩均税收低于10万元,远低于东部国家级开发区平均48万元水平”问题的整改。

  (18)统筹推进“一特三提升”。武进高新区已编制了《“一特三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着眼于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研发基地的发展定位,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安全绿色集约发展,三年内力争实现“4+2”特色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2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10%、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2016年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的目标,加速推动武进高新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在全省转型发展中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19)开展企业税务专项整顿。针对高新区仍有部分企业生产地在园区、注册在外地、税收资源流失的现象,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市场监管、环保、安监、国税、地税等部门,认真梳理排查辖区内该类性质的企业,通过行政等手段督促这部分企业尽快整改注册到位,防止税源流失,提高单位土地产出。

  6、关于“有的产业园综合实力提升缓慢,2015年综合实力在全省110家经开区中排名第81位,比2014 年下降24位”问题的整改。

  (20)实施企业培育工程。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组织力量对规上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规下企业开展书面调研,制定了《“十三五”期间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企业实施梯队培育,去年共有87家企业进入了第一批培育名单,其中挂牌上市培育企业12家、规模龙头培育企业18家、高成长科技型培育企业44家、种子期科技型培育企业13家。

  (21)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石墨烯小镇建设,初步规划构筑了“一轴一港两廊五区”的总体布局,基本完成了小镇的城市设计总平面图,制定了“智慧小镇”专题规划和生态专题规划,集聚企业超过100家,碳元科技A股上市,石墨烯小镇列入全省首批产业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22)合力推进苏澳合作。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全力配合推进苏澳合作园区建设发展,苏澳合作园区建设办组建运作,成功召开双方首次高级别联席会议,审定通过了苏澳合作园区边界范围、总体方案、规划编制方案和2018年重点工作等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综合化、社会化迈出新步伐,不断提升西太湖的城市品质,努力为苏澳合作创造更加优美的发展环境。

  (23)实施腾笼换鸟战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实施“十三五”企业培育工程,对腾笼换鸟企业进行税费奖励,对扩能项目进行费用奖励,对搬迁企业进行税收奖励,对引进项目进行优惠奖励,成功推动8家企业“腾笼换鸟”,累计投资达到3.6亿元;园区铁合金、美硕电子、西湖电机等一批企业按照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了技术改造,累计投资达0.5亿元。对进驻园区3年以来经营差、效益低且占用大量优质资源的企业项目,合同到期不再与企业签订标准厂房租赁协议,累计规劝清退经营差、效益低的企业项目面积约3万平方米。

  7、关于“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查处不力,存在利用项目虚报冒领资金现象,有的镇政府实施的五期两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项目,虚报投资543.39万元,涉及省补资金163.02万元”问题的整改。

  (24)举一反三加强管理。高度重视全区所有涉农项目管理,制定出台了《武进区农业局农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严格项目申报审核,加强建设过程督查,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抓实抓细项目验收环节对财务台账的检查,杜绝虚报工程量和投资等情况发生。

  8、关于“政府债务增长过快。部分镇债务负担沉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偿债能力弱”问题的整改。

  (25)落实债务化解措施。去年10月30日,向省财政厅上报了武进区化解地方债务方案,明确通过预算财力安排、资产处置变现和推出经营性地块取得土地出让金收益等方式,多途径化解政府债务,确保政府债务余额逐年下降。

  (26)严格控制政府投资。严格控制政府性投资项目,按照急需、必须原则确定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重点实施民生和生态环境项目,对非民生、非急需、非必须的项目一律停止。目前已认真梳理了2018年政府投资项目,提出了《2018年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三控两分”建议方案》,限定农林水利、交通城建、社会事业等各条线政府投资计划额度,目前方案和区级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提交区领导多次讨论。

  (27)落实镇级化债工作。区政府制定了化债方案责任分工安排表,与各板块签订了化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镇(开发区)制定了债务化解方案,明确至2026年底,各镇(开发区)逐步把债务率压降到100%以内。“三控两分”实施监督考核组负责每年对各镇(开发区)债务化解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专项考核,促进各镇(开发区)逐步把债务压降到可控范围。

  (28)提高镇村化债能力。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特色强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全面推进特色企业壮大、特色园区提升、精致集镇打造、美丽村庄建设、富民增收小康、文明风尚培育等六大工程,切实增强镇村综合实力,从根本上提高镇村化解债务能力。区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支持特色强镇建设六大工程,为增强镇村经济实力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镇级可用财力增长5%,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6%。

  9、关于“贯彻落实《党委工作条例》不深入,区委对同级人大、政协领导不够有力,定期听取人大、政协党组工作汇报落实不严格”问题的整改。

  (29)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工作条例》。组织区委委员对《党委工作条例》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编写学习辅导材料,与《工作条例》一起下发给每一位区委委员,增强了区委委员贯彻执行《工作条例》的自觉性。去年12月底,对贯彻落实工作条例情况进行了总结,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上报市委。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

责编: jiangcaiting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商业服务 | 申请友情链接
苏ICP备07507975号 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苏新网备):2007036号 版权所有 武进区委宣传部 武进日报社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